(六)提升質量品牌和知識產權運用保護能力。提升制造業產品質量,引導企業應用卓越績效管理、六西格瑪、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,建設一批質量控制與技術評價公共服務平臺,推動廣東制造企業開展優質制造。完善質量管理體系,建立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,推動大中型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,推動企業建立全員、全方位、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,建立質量失信“黑名單”制度,建設質量信息信用平臺,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重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。加強制造業品牌培育,建設一批全國和省“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”、“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”,支持名牌企業聯合打造網上“廣東名牌商城”。強化質量基礎建設,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(華南中心),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計量測試中心、國家級質檢中心等公共檢測服務平臺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,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儲備和全球化戰略布局,全面推行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》國家標準,支持組建產業知識產權聯盟,推進解密國防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用,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機制,壯大知識產權交易機構,深化知識產權金融創新,鼓勵和支持專利高端運營和跨國知識產權許可。到2017年,制造業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2%以上,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達到84.5;到2020年,制造業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3%以上,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達到85;到2025年,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達到86.5,主要制造業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,基本實現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。(省質監局、知識產權局、經濟和信息化委、商務廳、金融辦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
(七)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。落實大型骨干企業培育發展政策措施,加大本土企業培育力度,幫扶一批高成長民營企業發展,加快推動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、超20億元、超50億元的后備骨干企業上臺階。創新完善中小微企業投融資機制,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問題。實施促進小微企業上規模的專項政策,在融資擔保、稅費優惠、資金扶持、輔導培訓、企業減負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。促進企業兼并重組,支持我省制造企業通過海外并購重組獲取歐美發達市場知名品牌、高新技術、營銷渠道、高端人才等資源,支持一批創新型企業收購境外研發機構,推進省屬國有企業深化產權多元化改革,引進央企、民企、外企等戰略投資者參資入股。到2017年,全省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工業企業達13家左右、超100億元工業企業達125家左右,累計推動8000家小微工業企業上升為規模以上企業;到2020年,全省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工業企業達15家左右、超100億元工業企業達165家左右;到2025年,全省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工業企業達20家左右、超100億元工業企業達260家左右,大型骨干企業規模實力穩步增強,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。(省經濟和信息化委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財政廳、商務廳、國資委、金融辦,人行廣州分行、廣東銀監局,各地級以上市政府)